投稿指南
一、稿件要求: 1、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、购买体验、性能详析等文章。要求稿件论点中立,论述详实,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。文章体裁不限,字数不限。 2、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(*.txt)。如果是文本文件,请注明插图位置。插图应清晰可辨,可保存为*.jpg、*.gif格式。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,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,而将插图另存,并注明插图位置。 3、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,最好压缩后发送。 4、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。例如句号为。而不是.。 5、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(真实姓名、笔名)、详细地址、邮编、联系电话、E-mail地址等,以便联系。 6、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。 7、我们对有一稿多投、剽窃或抄袭行为者,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、经济责任的权利。 二、投稿方式: 1、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。 2、 编译的稿件,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。 3、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、稿件著作权: 1、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,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,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。 2、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,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。 3、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、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。 4、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,即不允许一稿多投。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,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。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。 5、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: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、复制、摘编、表演、播放、展览、发行、摄制电影、电视、录像制品、录制录音制品、制作数字化制品、改编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,以及出版、许可其他媒体、网站及单位转载、摘编、播放、录制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、改编、摄制。 6、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,未经我方许可,任何网站、媒体、组织不得转载、摘编其作品。

封面评论 | “下班用微信工作发病认定工伤”,

来源:法律适用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-08-09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司法层面,涉及工伤认定,那么对于“工作”的界定,就理应是延展性的而非限缩性的,理性是本质的而非形式的。于很多打工人而言,下班之后“手机沟通”,根本就是“办公间隙见

司法层面,涉及工伤认定,那么对于“工作”的界定,就理应是延展性的而非限缩性的,理性是本质的而非形式的。于很多打工人而言,下班之后“手机沟通”,根本就是“办公间隙见缝插针过生活”,这理应认为是“工作时间”“工作岗位”。也唯有如此,才能平衡劳资关系,才能有力保障劳动权权益,才能有效约束雇主支配雇员“变相加班”“过度加班”的冲动。“男子下班用微信工作发病认定工伤”,一次关键性的判决,同样是对打工人权利的强力伸张。

比如说,针对工伤的认定,法律为之限定的几个情形前提是“工作时间,工作岗位”“因公外出”“上下班途中”等。那么,在“下班”回家之后,用微信等交涉工作事宜,算不算“在工作时间、工作岗位”?按照传统理解,既然“回到家里”就不算在单位、也不算加班,故而当然算不得“工伤”。可事实上,几乎所有职场中人都心知肚明,那种手机随时要在线、微信要随时回复的状态,比“在公司上班”还让人心力交瘁——这都不算工作,什么才算工作?

□蒋璟璟

近日,广东广州。男子石某下班后用微信处理工作突发疾病身亡。石某微信聊天记录显示,事发当天下班回家后,其通过微信与同事、客户洽谈工作,其最后与同事“大宇”的聊天时间是19时22分。石某的妻子田某向当地社保局提出工伤认定申请,社保局不予认定。田某不服,诉至法院。法院一审,驳回田某的诉讼请求。田某不服,提起上诉。广州铁路运输中级法院二审认为,石某符合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的情形,二审后认定构成工伤。(中新社)

【如果您有新闻线索,欢迎向我们报料,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。报料微信关注:ihxdsb,报料QQ:3386405712】

现代职场,工作和生活的边界越发模糊,名义上“下班”但随时随地在“上班”,已成很多人的常态。得益于“云办公”“线上协同”等技术工具的助力,工作的效能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。而硬币的另一面是,“工作之外”的私人时间与空间被极大压缩,深陷其中的“打工人”身心俱疲者不在少数。如何对他们的权益进行必要的司法救济,就成为了一个迫在眉睫的新课题。

应该说,现有法律体系,对劳动者的利益,是有一整套完善的保护机制的。但需要厘清的是,其林林总总的规则设计,实则主要是基于那种“旧传统”而言的,比如说正式的雇佣关系、标准的工时制度、典型的生产工作方式等等。而时至今日,上述所有的一切都在快速变化,各种新的行业生态、新的就业形态以及“劳动状态”层出不穷。由此必然导致一个结果,那就是原有法律法规的解释力、适用性不可避免存在阶段性滞后。为此,就越发需要司法实务部门能动履行职能。

文章来源:《法律适用》 网址: http://www.flsyzz.cn/zonghexinwen/2022/0809/741.html



上一篇:面临家庭暴力现实危险,可以申请人身保护令吗
下一篇:涉港法定继承如何判断适用何地法律

法律适用投稿 | 法律适用编辑部| 法律适用版面费 | 法律适用论文发表 | 法律适用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法律适用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